顯示具有 跳島旅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跳島旅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

2025首遊景點之旅_第二天_小琉球之大福漁港、海子口漁港、東港東隆宮(20250301)


小琉球大福漁港位於屏東縣琉球鄉(即小琉球)的一座漁港,不是枋山鄉的大福(大寮)漁港喔。大福漁港是傳統漁港,雖不如白沙漁港繁忙,但漁業活動依然蓬勃,特別在飛魚、旗魚、鬼頭刀等近海漁獲的捕撈上具有特色。從東港港口或鳳鼻頭漁港出發,乘船約40分鐘即可抵達大福漁港。公營交通船如「欣泰號」和「鳳琉號」等在此停泊。民營的「大福航運」也提供從鹽埔碼頭至大福漁港的航線,航程約30分鐘,船班頻繁,停車方便。

近年來,漁港旁新建了「琉球新船運服務中心」,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白色建築,內部設有免稅商店、彩繪壁畫、戶外觀景台和親子遊憩區等設施,為旅客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環境。

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

2025首遊景點之旅_第二天_小琉球之烏鬼洞、白燈塔(20250301)

據古老流傳之故事,烏鬼洞往昔曾發生一段黑奴血淚史:由於琉球嶼與呂宋島遙遙相對,來往其間之船隻為避風浪,常於島邊拋錨停泊(該洞北方蛤板外海有錨泊地),該洞之黑奴則於黑夜,潛行海中,以鏢器把船底穿洞,待船員發覺時,船已入水,載重輪船就此沈沒,烏鬼即將船上物件、食品悉數搬運一空。後來由於沈船事件屢次發生,引起航海船隻之注意,經過調查,始悉烏鬼所為,遂另擇地登陸搜查巢窟,乘黑夜之際,將柴草堆積洞外,引火焚燒,烏鬼盡死洞中,屍體骨灰無數,從此沈船事件即鮮有發生。 烏鬼洞之由來,另有記事碑文一方置於珊瑚礁壁之上,其內容略以:「明永曆十五年,延平郡王鄭成功光復台澎,驅走荷人,少數黑奴未及時歸隊,逃來本嶼,潛居此洞。數年後,有英軍小艇於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,觀賞風光,黑奴乘虛搶物燒艇,並盡殺英軍,旋被搜尋英艦發現艇毀人亡,乃上岸搜索,但黑奴潛伏洞中,百般誘脅誓死不出,乃堆柴灌油引火,悉數焚死(清章占秋謂係被泉人所焚斃),後人遂名之烏鬼洞,悉指黑人曾棲息此洞也。……」

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

2025首遊景點之旅_第二天_小琉球之美人洞、杉福漁港(20250301)


美人洞位於小琉球西北角,是一處融合海蝕地形、熱帶植被及海景觀賞的景點。步道沿著懸崖邊修築,途中有多處觀景平台,讓遊客可欣賞壯麗海景,感受海風吹拂的舒適氛圍。

 「美人洞」名稱源於當地的一個古老傳說:相傳在古代,一名貌美的女子因不願被強行帶走,逃入此處懸崖邊的洞穴中,最終落海而亡。居民為了紀念她,便將此地命名為『美人洞』。雖然傳說帶著一絲哀愁,卻為這片美景增添了神秘氛圍。

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

2025首遊景點之旅_第二天_小琉球之花瓶嶼(20250301)


小琉球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鎮西南方,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,總面積約6.8平方公里。小琉球四面環海,擁有溫暖的亞熱帶氣候,全年氣溫舒適,小琉球是台灣重要的綠蠵龜保育基地,海域內的海藻床與珊瑚礁生態系統吸引大量綠蠵龜棲息,讓遊客有機會與這些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。前往小琉球需搭乘從東港或鹽埔漁港出發的渡輪,船程約20-30分鐘,班次頻繁。

在傻花叔叔台南的租屋處休眠一晚,隔日一早即起趕赴東港準備渡海首登小琉球。從當港坐船到小球期表定航程約30分鐘,其實實際航行時間並未超過十五分鐘啊!

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3天_漫遊北竿_上(20231211)

復古的石頭屋民宿內卻是相當現代化舒適,睡了個好眠早早起床在民宿餐廳用早餐,預計從餐廳後方的小徑往上登!
其實原本的規劃是要騎單車環北竿的,但是單車要到遊客中心租借,有點浪費時間體力,於是就幹脆來個外島登山樂。

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2天_芹壁夕陽(20231210)

原本預計在南竿住一晚後,再於隔日一早坐船到北竿,不過上回的芹壁石頭屋讓傻花媽甚為懷念,於是又他又訂了芹壁的住宿,只不過因淡季的關係,上回的住宿地趁遊客少進行整修無法原地入住,不過還是有少數的民宿可以入住的啦!

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2天_漫遊南竿_下( 20231210)

在媽祖園區享受了暖冬的陽光後,已到下午時分,因為今晚要夜宿北竿的芹壁,要趕最後一班船到北竿去,於是再依觀巴路線而行:→藍眼淚生態館→勝利山莊→勝利堡→加碼電廠冰棒(沒賣,哈)→福澳碼頭。

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2天_漫遊南竿_中( 20231210)

早上從東引坐船過來南竿漫遊,時間過得快已經太陽中天掛,既然來到鐵堡自然想過去津沙聚落吃個午餐。對於津沙聚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鐵血碉堡,以及鐵血碉堡所捍衛的那片沙灘。

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2天_漫遊南竿_上( 20231210)


鐵腿東、西引後晚上在民宿一夜好眠,因為太累了嘛,哈。 

南竿三年前跟岳家的大小姨子們初次來訪,傻花家這次已是第二次造訪不算陌生,所以打算重點遊覽,其實就是騎機車跟著台灣好型的觀巴路線走,原本打算做觀巴省麻煩最後才發現淡季觀巴不開啦! 觀巴路線:介壽公車總站(起站)→馬祖酒廠+八八坑道→240大砲連→大漢據點+北海坑道+遊客中心→鐵堡→津沙聚落→雲台山→媽祖巨神像+天后宮+馬港→藍眼淚生態館→勝利山莊→民俗文物館→福澳碼頭→介壽公車總站(迄站)。

話說東引跟南竿相距不遠,但坐船也花費了一兩個鐘頭,前一天在東引已經請民宿幫忙購買了東引-南竿的臺馬之星船票,臺馬之星單日上午08:30從南竿開往東引、雙日07:00從東引開往南竿;全票400元、半票200元、縣民全票350元、縣民半票175元。因為單日到東引過夜,雙日到南竿也只有臺馬之星這個選擇了。

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1天_漫遊東引_下( 20231209)


很多人或許上歷史課時知道臺灣地區的最南邊是曾母暗沙,卻可能很少人知道國境最北,是在馬祖的東引鄉西引島。

上午慢遊東引島後返回村內吃午餐,隨即展開西引島之旅,同樣要用步行的方式,下午傻花家預計乘車到西引導最邊邊的景點三山據點,並以三山據點為起點慢慢走回。

下午預計行程:三山據點→後澳→國之北疆→清水澳→靜伏鱷魚→人定勝天→感恩亭→中柱港→遊客中心(意外加碼)。

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1天_漫遊東引_上( 20231209)


東引鄉,為中華民國連江縣所轄的一個鄉級行政區,轄區主要由東引島、西引島兩島組成,惟東引、西引兩島之間已興建中柱堤相連,而使兩島合為一島,東引島面積3.22平方公里、西引島1.13平方公里,含附屬無人島礁在內,總計全鄉面積4.4平方公里。 東引鄉主島北側的北固礁為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的最北境。(維基百科)

昨夜在新臺馬輪上舒適的睡了幾個鐘頭,天未亮已抵達東引中柱港。民宿主人等在碼頭接送我們到樂華村內的住宿地。因為東引、西引兩島是人工柱堤相連想環島沒問題,但傻花家只在東引停留一天,怕時間太敢累壞雙腿,因此跟民宿主人要了議價計程車的電話,以折衷方式漫遊東引,上午傻花家預計乘車到東引燈塔,並以東引燈塔為起點慢慢走回。

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

跳島旅行冬遊馬祖_第0天_海上夜宿新臺馬輪 ( 20231208)

前年就唸說要坐船去東引踏上國之北疆、拜訪東引(東湧)燈塔卻未成行;去年有規劃卻遇上新冠來搗亂;今年夏天原本要去卻因傻花媽的休假喬不攏而放棄,眼見一年又將過去,心一狠決定趁著旅遊淡季冬遊馬祖。

到東引只能坐船海上旅遊,而坐船就得從基隆西岸碼頭搭乘新臺馬輪前往(臺馬輪已退休,現由2023年3月9日完工交船,4月16日正式開航的新臺馬輪接手)。新臺馬輪搭乘地點: 基隆-
港西二碼頭;馬祖南竿-南竿福澳港;-馬祖東引-南澳中柱港。由基隆出發的船班有單、雙日之分:單日(先馬後東):基隆-南竿-東引-基隆,先開往南竿褔澳港,航程約10小時,靠港供乘客貨運上下船後,原船繼續開往東引中柱港,最後再開回基隆:雙日(先東後馬):基隆-東引-南竿-基隆,先開往東引中柱港,航程約8小時,靠港供乘客貨運上下船後,原船繼續開往南竿福澳港,最後再開回基隆。

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四天_順承門_天后宮(20210422_25)

媽宮城亦稱澎湖城,也稱光緒城,是清領時期最後建築的一座防禦性城池。在西元1885年11年2月法軍攻佔媽宮,同年6月議和後法軍撤離澎湖;西元1887年,澎湖鎮總兵吳宏洛奉劉銘傳令,建造媽宮城,以提升澎湖的防禦能力,媽宮城建城面積約26公頃,共設有東、南、西、北、小南、小西等六座城門,東門日「朝陽」,小西門曰「順承」,小南門曰「即敘」,南門曰「迎薰」,北門曰「拱辰」,但因年代久遠,除順承門外,其餘皆已被拆除。

 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,建於西元1604年,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。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,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,廟中並典藏有現存臺灣最早的古碑—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之碑,陳列於清風閣文物館中供民眾參觀,另有清乾隆皇帝御賜題「與天同功」的金匾可供憑弔,俱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 

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四天_金龜頭礮臺_篤行十村(20210422_25)

金龜頭礮臺由總兵吳宏洛所建,與西嶼西臺、西嶼東臺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,經歷過日本佔領與清、法戰爭,於二次世界大戰後,由國軍接收進駐,原有的大砲已不具防禦威力,在民國40年代報廢,該基地也改由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天南營區進駐,並於砲臺南側增建一地下通道,可通往南側山涯下的海岸,後來軍方釋出此地移交給澎湖縣政府,並於民國90年11月21日公告為國定古蹟,現已開放參觀。 

 全台最古老的眷村—篤行十村,同時也是台灣已故歌手潘安邦以及張雨生的故鄉,一棟棟日式木造老屋,經翻修後改造成文創園區,在地藝術家進駐後,佈置各式各樣的裝置藝術,每個角落都成為復古好拍的場景。園區內還有懷舊柑仔店、復古旅店、咖啡輕食等休憩點,除此之外,「潘安邦紀念館」與「張雨生故事館」吸引廣大樂迷朝聖,聆聽著琅琅上口的樂曲,每一展示品都是經典中的經典。 

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三天_奎壁山 摩西分海(20210422_25)

北寮奎壁山的「奎壁聯輝」是澎湖舊八景之一,奎壁山下東側沿岸,與無人小島「赤嶼」之間,在退潮時會裸露出S形礫石步道,約300公尺長,近年成為遊客戲水生態旅遊的據點之一,但因發現水淹腳時回漲速度甚快,務必精算潮汐,縮短逗留時程,以免發生危險。奎壁山地名的由來:自海上眺望奎璧山海岸時,山壁走向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海龜,故稱此地為「龜鼈山」。之後改名的典故為,澎湖進士蔡廷蘭取諧音以「奎壁」入詩云「奎壁雙輝列宿聯」納入澎湖八景之一。奎壁意指天上奎宿與壁宿,奎壁聯輝象徵滿天星斗與海面上的點點漁火相互輝映,構成一幕天然美景。(交通部觀光局)

傻花家於2019年八月拜訪澎湖時,因為錯過潮汐時間而錯失奎壁山摩西分海的機會。此回與學生們的畢業之旅原本把奎壁山的行程放在第四天,只因第三天行程提前走完,查了一下北寮奎壁山潮汐表恰好趕得上傍晚的潮汐,於是大夥直奔奎壁山地質公園踏浪踩水去。

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三天_漁翁島燈塔 與 外垵、後寮漁港(20210422_25)


澎湖畢旅團第三天行程為澎湖本島景點參訪,重要景點漁翁島燈塔一定不能錯過。漁翁島燈塔傻花家於2019年八月就來參訪過,但當時並未正式開始紀錄台灣燈塔,此回傻花爸舊地重遊塔特將漁翁島燈塔正式影像紀錄收藏。

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,又名漁翁島燈塔,為二級古蹟,創建於1778年,經過多次整修,在1824年才有今日的白色圓柱的西洋式外型,是台澎地區最早建造的現代化燈塔。燈塔的外型是由DAVID M. HENDERSON所設計,現在仍可以看到在入口處有設計者的英文題字,西嶼燈塔是台灣第一座西洋式燈塔,純白色的圓柱狀塔樓、西洋式洋樓等,與現在流行的地中海風、希臘風頗有相似之處。

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三天_二崁聚落、大菓葉玄武岩(20210422_25)


西嶼鄉二崁村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,此外,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,保持傳統聚落風貌,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,且活化傳統產業,如二崁傳香、杏仁茶等,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,是您追古思情的好地方。

二崁陳家古厝屬陳氏家族所有,為三進平房大厝,以當地硓𥑮石與玄武岩為牆身,支撐屋頂結構,並以彩繪瓷磚、交趾陶、泥塑等為裝飾,瓦房、條窗、馬背,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,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聚落增添傳統工藝之美。大夥在小門嶼影像紀錄燈塔、漁港後,繼續前往二崁聚落懷古懷古與品嘗古早味。

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三天_小門嶼 (20210422_25)


小門嶼為澎湖群島之一,屬於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,因其位於吼門水道旁,故有吼門之珠之稱,其位置位於西嶼北方,以寬約20公尺的水道與西嶼相隔,面積約0.5平方公里(50公頃),最高處位於島嶼西北側高23公尺,該處建有一燈塔:小門嶼燈塔。小門嶼以俗稱跨海小橋的小門橋與西嶼本島相銜,是一座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型小島。

小門嶼上有著明景點鯨魚洞與小門地質館,鯨魚洞位於小島西北海岸,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海崖,因受海蝕作用而形成一巨形海蝕洞,遠觀彷若擱淺海灘的鯨魚,置身洞中,可聽海濤怒吼,盪氣迴腸。另鯨魚洞東南方臺地上有石英砂構成的「滿地金砂」奇景,為臺灣難得一見,其由於植被稀疏而致水土流失的半乾燥地形,亦饒富賞景趣味。

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

菊島畢旅四日遊_第三天_通樑漁港、跨海大橋 (20210422_25)


連接白沙、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,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,全長2,494公尺,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,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。該橋於民國59年(西元1970年)完工通車,初時僅為單線,會車不易,經重建拓寬為雙線,並於民國85年(西元1996年)3月完工,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。漫步橋面,可觀壯闊海景,可聽宏偉浪濤,可沐徐徐海風,成為休憩身心一大樂事。(交通部觀光局)

畢旅團第三天的行程由澎湖本島出發北環各鄉鎮。昨晚在澎湖行旅一夜好眠,簡單用過早膳即自馬公市出發奔向白沙鄉,在通樑漁港將車停好步行前往漁港旁的跨海大橋,學生們還把學士服帶來了,這是抵達通樑我才知道的,原來他們來澎湖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階段性的學生青春留影。